「使徒行傳與保羅個人書信」 碩士科 陳亞博 |
感謝 神,在去年(2024)帶領我進入基宣大家庭,因著 神的恩典使我不斷經歷到祂的信實與幫助,如同在這門課科目的主要人物「使徒保羅」,從遇見 神到為主傳福音這過程,雖然經歷到許多的艱難與挑戰,但他對 神的信心從未改變,在使徒行傳二十七章25節:「所以眾位可以放心,我信 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無論外在環境如何,他仍堅信更新他生命那位「耶穌基督」。 雖然聖經時常閱讀,但經過基宣的教學不僅再一次閱讀考查,再加上老師的說明與講解,好比詩篇一一九:130「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甚至在每堂課程中總是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因此透過使徒保羅的生命故事,讓我學習到非常實用的屬靈真理,並提醒自己「與主的生命關係」是何等地重要。 從他生命的翻轉與宣教的啟程可以看見都在 神的旨意中,並且 神也為他背書(你只管去!),卻也有但書(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但無論如何保羅蒙恩得救與蒙召,完全是主揀選的恩典;可見,保羅宣教的歷程中不僅僅傳揚福音,為主見證建立教會,但也為了主的名甘心受許多的苦難,這是何等令人感動的忠心與委身;為主堅持到底的精神更是讓人信服,為主打美好的仗,跑當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這並非生命終曲而是得勝的凱歌,也是我們生命成長的美好榜樣。 (刊於基宣之友136期) |
「基層門徒訓練」 碩士科選修生 王千子 |
這學期的基層門徒訓練課程,上課的過程與結果是我始料未及的。過往在門徒訓練不論是在教會裡或是自己的觀念中,並未真的把我們全人與門訓完全結合來思想。如老師所說的,門訓是個「日常過程」,涉及將聖經與文化結合,使人能適當的回應每日生活的日常挑戰,並持續走在「以神國度為中心」的道路上。而門訓是要將個人或群體的世界觀轉化為目標,不單僅是信仰或行為的改變。 所以不是將信仰與生活挑戰二分化,導致人並不是走在地如在天的一軌制的路途,而是在地與在天的雙軌制之路,但這樣的雙軌制其實是不相容之路,是參雜之路。 過往我並未多加思想基督徒群體文化背景,並在門徒訓練上要回應並動態調整內容,而在這堂課上領受文化背景的影響無所不在,不是單區分國內、國外不同民族的文化,而是在國內所服事的群體也是有著不同的文化,深被過往文化中的世界觀所影響。因著這堂課,老師擴張我們的視野,也透過作業-門訓教案,以結合理論與實務,針對所服事的群體做設計,在做教案時,時時的思想、向主禱告、求聖靈帶領,賜下各樣智慧,雖然過程極為燒腦,但也收穫許多。正如同老師在期末課程結束時,勉勵我們撇除過去只給人「白紙黑字」的觀念,就是所謂的門徒訓練,而是要使人的世界觀逐漸被轉化,向著十架中心的生命前行,這是一生之久的過程。 (刊於基宣之友136期) |
舊約歷史書 碩士科選修生 方家玫 |
舊約歷史書大部分是敘述文體。從約書亞記一直到以斯帖記。讀完摩西五經進入歷史書,而上集僅有4卷書就是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到撒母耳記等。這門課以前只讀故事,不懂 神透過故事向我們說話,現在讓我再一次經歷聖靈的帶領,透過研經日課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論是當代還是現代的我們,以及對生活的應用,都能再次被提醒與澆灌,記得我分享路得記總論部分,讓我再次拾起這書卷,雖僅4章,路得記在士師記之後,好比沙漠的綠洲、黑夜的明星。書中的情節簡單、清楚、扼要、動人,與周圍的故事形成對比。書中每一位人物並非都很勇敢,但都是可敬的人,甚至十分尊貴。以女性為主題,這卷路得記是聖經中最美、最有價值的,每年五旬節(3月)讀路得記,且放在猶太人聖經中的聖卷。也帶出彌賽亞家譜,讓人印象深刻。 感謝主! 聖經舊約歷史書上集,帶我們走過約書亞記的爭戰得地(爭戰時代),到心中沒有王的士師記黑暗時代,溫馨有愛的路得記,到撒母耳記立王時代,我們更多認識 神的慈愛與憐憫,以及 神要帶出的彌賽亞旨意。也讓我們期待讀歷史書下集。繼續加油! (刊於基宣之友135期) |
認識宗派與當代華人教會 學士科選修生 楊家榮 |
在課程前常常思考為何基督教會有許多宗派呢?不是信同一位 神嗎?讀同一本聖經嗎?當被人問及此問題時,我總是回答:「我們都是信基督的」。然而,在課程中,了解到這需從教會歷史與系統神學才能更深入的探討,為何因教義的不同,而產生分開。既然我們都是 神所招聚的一群人,為要建立「基督的身體」,所以具有合一性、聖潔性、大公性與使徒性。 在探討各宗派與當代華人教會的由來、神學、架構、類型(神學類型、社會學類型、杜勒斯類型)與自我的觀察時,需謙卑學習;因基督信仰的神學核心「五個唯獨」(唯獨聖經、唯獨基督、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唯獨神的榮耀),使我們在真理上合一,即使在教義上有所不同,有的注重浸入水中洗禮,有的注重聖靈的恩賜,但卻不影響我們在基督裡合而為一。學習在必要的事物上合一,在非必要的事物上自由,在所有的事上仁慈(路德會牧師)。包容彼此的差異,焦點在耶穌,高舉耶穌,榮耀耶穌。 當我在準備課程報告向 神禱告時,神光照我世上所有人都是祂所愛的,並無分別。所以不要自以為潔淨,卻沒有洗去自己的汙穢。神看重我們的生命甚於一切,求主賜給我們因敬畏 神而有的智慧,保守我們的心,入世而不屬世;與人相處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成為世上的光;藉著 神的話語與順服聖靈的帶領,讓基督在我們裡面活著,使我們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結出生命的果子,成為別人的祝福。 (刊於基宣之友135期) |
暑期密集課程--自我成長
碩士科選修生 周金豐
「我很內向,他較外向」,「我是屬理性型,他是感性型的」,一般人會這樣形容自己的人格特質。上了「自我成長」課程,發現人格類型比前述說法複雜多了,顯然我不夠了解自己和他人。人是群居的,因此,認識「人格特質」的相關資訊是社會適應的一環,也就是說,正確看待自己是極其必要的。羅馬書12章3節「⋯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 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2周30節課的學習對每天台北桃園通勤退休族雖有些疲累,但是,是一個敞開自己,更認識上帝、認識自己的旅程。有趣的是,同學的年紀從22歲到68歲分佈均勻,弟兄甚至比姊妹多。在學習中,大家承諾「敞開心在團體中的經驗分享;專注聆聽、期盼帶著能力的成長;關注內在聲音並相信上帝的引導」。因此,每個同學幾乎是毫無保留地呈現真實的自己。 藉由MBTI(16型人格測驗)的測試結果和老師個別的判讀,我們知道了自己人格特質的屬性,因此,我們更了解自己有哪些需要調整,試著發展較為不足的部分。正如詩篇16篇5節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我相信「在基督裡有無限的可能」。把自己交託給 神,學習放手、放下自己所愛,每天與上帝同行,主必引導我走在祂的真理中。 課程的第2部份是「屬靈恩賜」的調查、評估和分享。 她的聖經根據在林前12章,我們透過問卷調查再次確認聖靈所賜予我們的恩賜能力。透過老師的專業能力和她對我們屬靈的洞見,幫助我們重新省思、評估自己過去是否善用父 神賞賜給我們的恩賜,老師更提醒我們「不要光看恩賜,更要看其果子」,「這個世界不真實,有許多虛幻、虛空」,「屬 神的世界是我們追求的產業」,「神是生命的源頭,祂從永恆中就看到我,我不屬這世界」。 (刊於基宣之友134期) |
新生訓練
學士科選修生 葉甄洳
感謝主!哈利路亞!
感謝學校給我這位基層的人也有機會能來到學院接受神學的裝備與訓練;謝謝 神的呼召及帶領,恩典滿滿。
這次參加了9/18-9/20為期3天的新生訓練,參訪6個基層福音機構的據點:(1)工福(內壢)張仁愛牧師、(2)萬國兒童佈道團(中壢)周大信傳道、(3)晨曦會(永和)李志偉傳道、(4)服務業福音教會(北市)柯凱元牧師、(5)客傳協會(新竹)白美月牧師、(6)大西教會(苗栗)李進春牧師。
看到這些基層據點,這些 神的忠僕使女們完全無私無我、不畏艱難,全然的為主擺上,所做的各方面事工推動上是相當艱辛不容易的。甚至有一個據點的傳道已經半年沒有領到薪水了,但仍然堅定地向前邁進毫不退縮,臉上仍滿溢著喜樂!當下我心裡深受感動,偷偷去洗手間擦去淚水!
在台灣工福團契宣教上看到張仁愛牧師不斷地關懷勞工界的族群及弱勢勞工家庭、外配及外籍勞工族群,多元化的撒種,搶救這些靈魂;參訪萬國兒童佈道團桃園中壢支會的據點看到他們在兒童佈道事工推動上用CEF的無字書等豐富的資源來教導孩童們有關救恩的知識。我真的是大開眼界!看到每個據點上都有主的忠僕使女們不畏艱難,無怨無悔的精神,因為他們知道、也堅信救恩是何等的重要!願 神紀念這些忠僕使女們的擺上並且在各自的禾場上豐盛收割,得人如得魚!
求主也讓我們看到在這麼多甘心樂意為福音使命付出的屬靈前輩身上;讓我們也學習要活出這樣的生命!因著聖靈帶給我們的感動求 神差派我們把福音傳揚到每一個角落,讓更多的失喪靈魂得救!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12:24願主幫助我們活出如此的生命,阿們!
(刊於基宣之友134期)